全球經濟情勢及產業展望

圖、文 輪彥國際 蔡詠舜
彰化縣政府於11月18日邀請台灣經濟研究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主講” 全球經濟情勢及產業展望”,深入分析美國政治和經濟政策對全球經濟的廣泛影響,台灣經濟研究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指出,美國總統川普再次當選,可能對全球經濟帶來深遠變化。從川普政府以往的政策來看,綠能及半導體補貼可能被削減,對環保議題的支持力度下降,如退出巴黎氣候協定等,對全球可持續發展構成挑戰。此外,根據過往經驗,美國每十年會進行兩次降息,如果川普在2025年當選,市場普遍預期美國將再度降息,為經濟提供短期刺激。然而,這樣的貨幣政策也可能加劇通貨膨脹,並對全球資本市場造成連鎖反應。
歐洲經濟挑戰:三大支柱的瓦解
從歐洲市場的角度,德國經濟的三大支柱正面臨解體的危機。俄烏戰爭使俄國能源供應陷入不穩,對德國的製造業和能源密集型產業帶來沉重壓力。同時,中國需求的下降以及美中貿易戰和中德貿易摩擦的升溫,也使德國出口面臨挑戰。此外,川普在任期間曾威脅退出北約,讓歐洲對美國提供的安全保護產生疑慮,這進一步動搖了歐洲經濟的信心。這些因素的交互作用,對歐洲經濟未來的穩定性構成巨大挑戰,尤其是德國這樣的經濟領頭羊,可能在全球經濟權力結構中被削弱。
2025年展望:全球經濟多極化
展望2025年,全球經濟將進一步多極化,發展重心從傳統的美歐中軸線逐漸向其他地區擴散。美國如果在川普當選後採取降息政策,可能為短期經濟提供活力,但中長期的不確定性將增加。而中國則致力於拯救疲軟的房地產市場,並轉向金融投資政策,試圖在國內外尋求新的經濟增長點。同時,印度製造業的崛起正吸引全球資本關注,其市場規模和政策紅利讓印度成為潛力無限的經濟體。此外,日本升息政策對全球金融市場的影響不容忽視,而東南亞國家的快速崛起,尤其是在製造業和數字經濟領域,將成為2025年經濟成長的亮點。這些多重力量將共同形塑未來的經濟格局。
應對未來的挑戰與機遇
孫主任深入探討了美國政策的影響、歐洲市場的動盪,以及2025年全球經濟的多極化趨勢,為理解未來的經濟局勢提供了重要參考。他強調,無論是面對美國降息、中國政策轉向,還是東南亞與印度的崛起,各國需因應不同挑戰,靈活調整自身策略。對於企業而言,把握新興市場機會,並持續創新,是在全球競爭中脫穎而出的關鍵。



▲彰化縣政府經濟暨綠能發展處處長張寒青(左)致贈禮品感謝台灣經濟研究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右)精闢的景氣與趨勢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