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5月通膨創49年新高

根據聯邦統計局最新發布數據,德國物價在5月又出現大幅升高,通貨膨脹情況較預期嚴重。5月份商品與勞務平均成本比2021年同期高出7.9%。此前路透社調查,專家預計通貨膨脹率為7.6%,而在前1月(4月份)的通脹率為7.4%。統計局指出,上一次通貨膨脹幅度同樣達7.9%,是在1973/1974年冬季,當時由於全球發生第一次石油危機,礦物油價格急劇上漲導致通貨膨脹。
統計局分析,自俄國侵略烏克蘭戰爭發生以來,能源價格尤其顯著上漲,並對高通脹率產生了重大影響。與去年同期相比,5月份能源價格上漲高達38.3%。食品價格也以高於平均水平的11.1%揚升。此外,受到新冠疫情導致全球局部供應鏈與物流瓶頸,也是使得許多商品變得更加昂貴的原因。
德國Berenberg Bank首席經濟學家Holger Schmieding認為,德國通脹壓力暫時仍處於高原期,在秋季情況或能改觀,但受供應瓶頸及食品影響的商品價格,可能短期內仍面臨漲價壓力。
由於能源價格漲幅過巨,德國3黨聯合政府擬採取相對干預措施,以減輕民眾生活負擔,並確保控制物價未來數月內不會進一步急增。最具指標性的作法是6月起,將對民眾加油採取補貼,預計汽油平均每公升將降0.2955歐元,柴油每升減少0.1404歐元。以及對其他不開車的通勤族,推出全國一體適用之9歐元單一價月票,預計連續3個月(6、7、8月),各月均可以一票到底搭乘所有區域性之大眾運輸工具,包含地鐵、巴士、電車、短程區間火車等,但不適用於長途跨境ICE快車。
隨著消費價格的急劇上漲,德國民眾的購買力也面臨負面影響。儘管與去年同期相比,2022年第1季度的工資平均上漲約4.0%。然而,由於在此期間物價上漲約5.8%,因此2022年第1季德國實際所得下降約1.8%。
根據「宏觀經濟與商業周期研究所」(IMK)預估,德國實際工資損失至少會持續到2022年底,至於何時才會出現趨勢逆轉,目前尚難論斷。因此,政府應繼續制定有針對性的救濟方案,以穩定私人家庭的購買力。一體適用型的援助方案雖能減輕許多家庭因高價能源而產生的額外負擔,但部分家庭,如退休養老族群、含有在學生的家戶等,未受到相對的照顧。並且,以目前的補助救濟金額,恐怕連應付食品價格上漲的幅度都不夠,尤其IMK預估2023年以前德國的實際工資所得,可能低於2021年的平均水平,因此來年可能還需要政府推出進一步的補助。(資料來源:國貿局)
